close
1928年麻醉技術還不好的年代,你敢切下皮膚捐給病人治療嗎?英國宣教士連瑪玉女士就做到了!她在先生、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蘭大衛主刀下,切下大腿4塊皮膚,移植給皮膚潰爛併發骨髓炎的13歲台灣囝仔,雖手術失敗,但成為當地佳話流傳至今。皮膚移植手術後,蘭大衛與助理洪大中前往病房檢查周金耀傷口。 記者鄧桂芬/翻攝 分享 facebook 今年是彰基創辦人、英籍醫師蘭大衛逝世60周年,彰基特地在衛福部衛福藝廊舉辦「蘭大衛父子兩代情:從英國到福爾摩沙」特展,紀念他與他的妻子連瑪玉、醫師兒子蘭大弼、醫師媳婦高仁愛等人在台灣救世濟人之愛。.inline-ad { position: relative; overflow: hidden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}

.inline-ad div { margin: auto; text-align: center; }

.inline-ad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width: auto !important; 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 {

8591 padding: 50px 0 30px;

}

.inline-ad 甜心百家樂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:before {

content: "推薦";

font-size:13px;

通博娛樂城 color:#999;

text-align:left;

border-top: 1px solid #d9d9d9;

width: 100%;

position: absolute;

top: 15px;

left: 0;

padding-top: 5px;

}

.inline-ad div[id^=google_ads_iframe]:after {

content: "";

大發網 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d9d9d9;

width: 100%;

position: absolute;

bottom: 15px;

left: 0;

}I88娛樂城

.innity-apps-reset { padding: 0 0 30px !important;} 特展策展人劉耀仁說,一般人要當義工,只當一個下午很容易,要當上一個月就有點難,更別說是賭上生命安全的一輩子。但有一群外國基督教宣教士藉「上帝之愛」,不畏19世紀末期的瘧疾與傷寒等傳染病,跨海來台照顧民眾健康。劉耀仁說,他們其實生活在英國上流社會,且成績十分優秀,卻願意冒生命危險,來實踐上帝的愛,令人敬佩。「那時的台灣還是蠻荒之地啊!」彰基院史文物館長詹麗珠舉例,最早來到彰化醫療宣教的醫師盧加閔,1890年在大社建立醫館,卻不幸感染傷寒,1892年過世、得年25歲,葬在台灣,她日前才去掃墓。在盧加閔之後,蘭大衛與牧師梅鑑霧於1895年也抵達彰化創辦醫館,也就是現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。1928年,蘭大衛的妻子連瑪玉見到出生貧苦家庭的13歲周金耀,深受皮膚潰爛和骨髓炎所苦,唯有截肢才可保命,主動向先生要求割下她皮膚救可憐的陌生孩子。蘭大衛切妻之膚,移植到周金耀傷口上,成為了全台皮膚異體移植首例。劉耀仁說,雖然手術最終失敗,但蘭大衛持續研究,讓周金耀最終獲得痊癒,更資助周金耀讀書、留學,回台成為牧師。周金耀1985年去世,生前證道時曾說:「雖然醫生娘的皮膚沒有貼在我的身上,但它永遠貼在我的心上。」因蘭大衛與連瑪玉都是宣教士,兒子蘭大弼也成為了醫師,為了醫療宣教,他和醫師妻子高仁愛在一年內學會台語及國語,高仁愛甚至用中文繪製刷牙漱口的衛教手冊。劉耀仁說,當時台灣人覺得太累、太辛苦不願意做的工作,蘭大衛及蘭大弼等人卻都扛了下來,例如照顧痲瘋村病人、建立盲人學校等。詹麗珠說,陌生人為台灣付出愛,值得我們學習怎麼愛人及愛土地。彰基為了籌備特展,自2016年起多次前往英國,到蘭大衛、梅鑑霧等人自小成長、求學及歸葬之處尋訪歷史足跡,帶回大批與台灣有關的史料。彰基副院長劉青山說,蘭大衛等人的故事是愛的故事,若沒傳承,故事就到此為止。特展展出時間自4月3日至6月29日止,地點在衛福部一樓衛福藝廊,展出文物有歷史文件、手稿及玻璃底片等,包含極為罕見的台灣民主國簽發給宣教士的在台旅行護照,紀念宣教士對中台灣之貢獻。台灣民主國簽發給宣教士的在台旅行護照。 記者鄧桂芬/攝影 分享 facebook 玻璃底片,底片上的小嬰兒就是蘭大弼。 記者鄧桂芬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彰基在衛福部衛福藝廊舉辦「蘭大衛父子兩代情:從英國到福爾摩沙」特展,今舉辦開幕感恩茶會,由特展策展人劉耀仁博士介紹文物。 記者鄧桂芬/攝影 分享 facebook 蘭大弼在醫院講堂為醫生上課。 記者鄧桂芬/翻攝 分享 facebook 高仁愛以X光片訓練護理人員。 記者鄧桂芬/翻攝 分享 facebook 彰基在衛福部衛福藝廊舉辦「蘭大衛父子兩代情:從英國到福爾摩沙」特展。 記者鄧桂芬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彰基在衛福部衛福藝廊舉辦「蘭大衛父子兩代情:從英國到福爾摩沙」特展。從左至右分別為衛福部主秘王宗曦、彰基副院長劉青山、彰基院史文物館長詹麗珠。 記者鄧桂芬/攝影 分享 facebook 第一代彰化基督教醫院。記者鄧桂芬/翻攝 分享 facebook 蘭大衛奉獻一生給彰化,彰化教會為他舉辦服務40周年紀念禮拜。 記者鄧桂芬/翻攝 分享 facebook 蘭大衛與連瑪玉女士在台灣建立家庭,圖為1912年二人於淡水英國領事館結婚。記者鄧桂芬/翻攝 分享 facebook 蘭大弼所用的神經反射用槌。記者鄧桂芬/攝影 分享 facebook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lleye1015 的頭像
    kelleye1015

    黃科萱

    kelleye1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